切换到宽版
  • 4911阅读
  • 0回复

《谁伤害了孩子的心?》发表于《家庭医学》总第424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继《战胜你的社交恐惧》发表于《家庭医学》总第418期[2011,4(下)],本月,《家庭医学》总第424期[2011,7(下)]再次发表本人文章《谁伤害了孩子的心?》,现全文转发如下:

小编的话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当住房、就业以及离婚率增加等问题不断出现时,这些均给我国人口中最为脆弱的这部分人口——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发育带来不良的因素。据中国心理学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对全国22个省17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统计时,至少有3000万青少年受心理疾病的困扰,而中小学生发病率竟然高达21.6%。在心理门诊中,患儿童癔症、交际障碍、儿童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人群逐年增加,心理疾病的年轻化愈演愈烈!  

是什么使孩子们遭遇种种的心理问题


     从日常心理咨询门诊分析,让患病人群不断年轻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不良心理的投射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这样的案例:妈妈带四岁的孩子来到咨询室,很着急地告诉我:“陈医生,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中班,怎么都交不到朋友?”通过了解,这位妈妈总是在孩子出门上学的时候,千叮嘱万交代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交朋友;而孩子一放学,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你今天交到朋友了吗?”……试想想,一个四岁的孩子,每天带着妈妈的交友重担去幼儿园,能快乐吗?而且,每天回家,告诉妈妈没交到新朋友,妈妈失望的眼神,焦虑的心情,又如何能让孩子快乐起来?四岁的孩子活在交际的压力之下,反而就表现得不自然了。经过深入心理咨询,发现这位妈妈自己有很强的社交焦虑,无形当中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孩子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学生负担过重
    在当前教育的模式下,素质教育往往被理解为智力教育,这是很大的误区。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对学生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很多老师、家长怕对学生的肯定会造成骄傲自满,其实是错误的想法),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有问题”,导致孩子过分焦虑。特别是重点中学或者毕业班的学生,不少人认为,“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临近中高考,心理门诊更是经常接诊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学生。

父母亲没有时间沟通,或管教过严,孩子过度孤独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知道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忘记了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年轻的时候,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把孩子心理成长抛在一边,当孩子出现明显的问题时,再回头去反思及治疗,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部分父母亲甚至以打骂代替沟通,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加重。前不久接诊一个初一女生的案例,父母亲忙于做生意,孩子回家想跟父母亲要一部手机,方便和家人、同学联系,父亲认为孩子是想违反校规不听话,当场发火,手里的一串锁匙当即就砸了过来,孩子大哭,而母亲在一旁抱着弟弟冷冷地看着她,小女孩觉得这个家再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地,打开窗户,准备从20楼跳下去,还好爸爸动作快一把抱住了她,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过度溺爱,缺乏自信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从小环境顺利,导致不少人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一遇上点不顺心就会把它放大,久之形成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医治还将引起躯体变化,典型表现为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曾经接触过一个案例,患者就读于某重点中学,自从进入高中,常常感觉头痛头晕,于是他便认为自己有病,走访各大医院进行全身检查,可医院检查结果表示他的身体状况健康。其实是他无法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对学校的一切产生强烈抗拒的结果,最后不得不休学在家静养。而类似的案例正在日益增多,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而过度溺爱,往往造成孩子的无情。最近媒体经常报道的孩子拿刀刺向父母亲之类的案件,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小时候父母亲太溺爱,让孩子同理心没有得到成长的结果。
  
怎样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

    孩子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的问题、当前教育问题以及社会的问题,因此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多沟通,多给予心理支持。教育和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主动适应环境,养成健康的心理;还要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赞美,哪怕是他们极小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出现一些差错时,要学会用同理心的沟通方式来引导孩子,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 一旦孩子出现异常表现,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他们学会识别情绪,管理情绪(幼儿园阶段就可以进行此项教育)。也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技巧。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适应,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如何对待考试、追星等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努力,才能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陈震平主任心理服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讲座)

联系方式:QQ:394318118      微信:czp18905009965        电话:1890500996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