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528阅读
  • 0回复

心理医生看新闻:春节恐归之聚会攀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5

 

    与亲朋好友相聚,难免嘘寒问暖,相互询问近况,诸如“在哪里发财啊”、“在何入高就呀”,或“花多少钱买的新房”、“职务提升了吗职称晋级了吗”,境况好者或许踌躇满志,而不如人者可能心怀惆怅。于是有些人因此而和别人较劲儿的同时也在和自己较劲儿,好端端的一个春节却因为攀比而成了添堵的心病。平添了多少莫名的烦恼。
 
下面来看两个案例:
1、  一对恩爱夫妻,他们结婚9年,有一个正上幼儿园的孩子。两人离婚缘于和同学的攀比。女的说,一年前,她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发现班里不少同学变化很大,有的被提拔了,有的创业成功了。而她曾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工作不错,丈夫爱她。然而婚后,丈夫工作一直没有太大起色,经济条件也未见明显改善。参加完同学聚会回家后,她常常在丈夫面前提起这个同学的成功,又说起那个同学的能干,把他们与自己的现状进行比较。刚开始的时候,丈夫只是笑笑,说多了,就有点烦她了。到后来,两人竟然发展到了吵架,吵架的时候就互相伤害对方,并且伤得非常厉害。从此以后,夫妻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薄。丈夫不能忍受妻子的变化,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好强的女士马上答应了丈夫的要求,办完离婚后,她有些后悔地说:“真的是很难走回去了,否则也不会弄到离婚这么严重……”
 
2、  今年刚满40岁的吴女士和丈夫同为一家国企的员工,夫妻十分恩爱,女儿正读初中,聪明漂亮,成绩也不错。吴女士性格外向,和许多以前的同学都保持着联系。一到春节,大家都会互相走动拜年。今年春节,一群老同学东家长西家短地拉起家常,“我们单位今年年终奖发了一万元,听说明年还会更多”。不知什么时候,话题就开始变味了,“你老公升了没有啊?”席间不知谁问了吴女士一句,“你老公还是那么老实,只搞技术也没什么发展啊。”吴女士笑着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心里却实在感到别扭。“像我们这个年纪,朋友同学聚会大家都会比较,什么职位、年薪、车子、房子等等,男人多比较事业成就等,女人要比老公是做什么的,虽说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可以了,但是一到聚会还是觉得心里别扭”,吴女士说今后的同学聚会她不想参加了。
 
心理医生点评:
1、  上述案例中两位女士无疑都是中了攀比心理的招,一个以离婚为结局,一个以再也不想参加同学聚会为代价。其实案例1的女士如果能在发现同学优点的同时,发现一下自己老公的优点;在发现老公的缺点的同时,也发现一下同学的缺点;多方位地进行比较,我想她的内心也会得到平衡,也不至于搞垮她的婚姻。案例2的女士,要认识到同学聚会,除了攀比,还有浓厚的同学情谊。人生在世,友情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平常聚会都缺席,一旦有事需要同学的帮忙,反而会让人觉得怪怪的。只要自己认定自己的生活是满意的,别人爱怎么吹,那就让他们吹,幸福在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别人的口舌。一个事物,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学会发现里面的资源所在,才是人生进步的真正所在。如果只是一味地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到头来,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2、社会生活和经济方面的相互攀比的行为和心理,多数的人认为是一种起着消极作用的“腐蚀剂”,应该加以抑制和防止其蔓延。其实,攀比心理和行为,不纯粹是有害的东西,不可一概否定,而应作具体的分析。要想在春假期间,甚至平常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应对攀比心理,建议掌握攀比的心理学知识如下:

A、攀比心理的定义: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B、攀比心理的分类:可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C、很多攀比的心理源于社会对成功的定义扭曲:当今的社会,很多人把成功定义为有钱、有香车美女、升官……这样扭曲的定义,就很容易引发人们内心的负性攀比,并带来一连串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生活出现不必要的风波,实为大不智。其实成功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内心对自己的高度认同。我们做事情,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事,并且通过你的努力做成了,你高兴了,那你就成功了。
 
D、学会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指通过对个体预期目标积极的叙述,实现头脑中坚定而持久的积极认知,摆脱陈旧的、否定性的消极思维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具体表现为带有鼓励性质的语言、符号以及动作。比如,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在某一方面好时,在心中默念“其实我也很好”之类的语句,并从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的优点,久而久之,盲目比较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E、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比较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个体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往往会陷入横向比较的误区,忽略了纵向比较。纵向比较会让我们有更清醒的自我认识。
 
F、增强自身实力,学会对负性攀比说“NO”:自信是建立在强大的学习、实践基础之上的,负性攀比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个体自身的实力与期望值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的缺失,从而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积极投身于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用行动弥补心情上的失落,巩固并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战胜负性攀比造成的心理障碍,继而成功。如果能把攀比带来的压力化为时时提醒自己前进的动力,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陈震平主任心理服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讲座)

联系方式:QQ:394318118      微信:czp18905009965        电话:1890500996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