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328阅读
  • 0回复

揭示催眠术真相:不是神话只是治疗手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不是神话只是治疗手段 专家揭示催眠术真相
新华网稿件来源: 新闻晚报



  电影《双雄》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小偷对警察说几句话,结果警察受催眠变成大盗。类似这种被神化的演绎,总让人对催眠术产生又好奇又害怕的心理。其实,真正的催眠远不及传说轻松,催眠师也并非无所不能。本期,周刊记者特请本市三位催眠大师: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市心理咨询中心陶明毅和薛伟医师,揭开催眠的真相。

  A亲历催眠术 过程令人不可思议
  在复旦校园,流传着种种关于孙时进教授的传说,例如,他在课堂上当众对一学生催眠,整个人踩在他身上,学生却丝毫不感觉疼。
  抱着这种将信将疑、内心又隐约怀着一丝恐惧的态度,周一上午,记者一行三人敲开了孙时进家的门。聊过半小时后,我们提出能否让我们当场试验被催眠的效果。他看了看,觉得很难判断我们中到底谁更容易被催眠,于是,两个男孩子被挑出做试验品。
  首先,要做一个往后倒的测试。被测者背对孙,他一拍手,就往后倒。第一次,同伴A脚往后退了一步,数次以后,他可以放心直往后倒了,于是,测验过关。据了解,这是用来测验信任度的,所有成功的催眠,被施者首先要对催眠师有足够的信任。
  两人坐回沙发,孙掏出一只手机,要他们放松地看着它,什么都不想,听他说,如果看不清,就让它逐渐模糊;从1数到10,眼睛越来越模糊,等他一数10,就眼皮粘在一起,往后倒。自始至终,孙一直在旁喃喃地说着类似的话,一直暗示他们杂念要越来越少。一数到10时,两人刷刷地往后倒了。
  孙继续暗示他们,身体越来越舒服了,周围空气非常清新,想象一片平静的湖水,碧绿的草坪,静静的月光。同时,不时在他们头上以及两眉间的几个穴位按一按。
  随后,孙挑选同伴A,要求他身体硬得像木板一样,腿也硬得像块板。果然,同伴A像根直木头,被孙推倒在地上了。孙分别在头、腰、脚处往上提了提同伴A,他还是全身僵硬得像块木头。
  接着,孙拉起同伴A胳膊,要他绻起来,小臂贴紧大臂,同时暗示他:“力气很大,一点都不吃力,收紧,收紧!”等他两只手臂绻好,孙就拎着他两只手臂,往上提,放下,再往上提,而同伴A如健身器一样,被他拎来拎去,浑身毫无变化,旁观者觉得不可思议,忍不住偷笑。
  这个实验还没完,但到这里差不多可以算有结果了。记者看了下表,整个过程历时10分钟左右,期间孙一直絮絮不断要他们放松身心。事后同伴A认为,他没有被催眠,但有一两分钟,他真的头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想。
  次日,遇到陶明毅医生,他认为这个催眠太简短了,又是在陌生人身上试验,效果通常不太会理想。

  B见证催眠术 两三个月治好心病
  在陶明毅的催眠治疗室里,记者见证了另一场催眠。患者的头只能左转,而且始终觉得疼,但医生分析,她所患的也许是种“癔症性斜颈”,因为一些心理障碍,才转换为躯体的疼痛。
  陶取出口袋里的钢笔,让患者注视它,同时暗示她放松,渐渐地,她眼皮沉重起来,合上了。十多分钟后,他开始从患者的左前方移到右前方,并要求患者捕捉着他的声音转头,患者的头逐渐移到了右边,而且也没有叫疼。一小时后,患者可以下床走动,头保持直立。
  陶明毅表示,这样的催眠通常需要做一整天,而且一个病人通常要做2至3个月,才会有效果。否则,短时间内效果挺理想,但时间一长,患者又会回复原状。
  就在上个星期,他刚治好了一位气功妄想症患者,两三个月治疗下来,他再也没有出现幻想镜头。

  C盘点催眠术 方法多种因人而异
  催眠有许多种方法,常见的是用一些物体让对方注视,但是声音、图片、气味等各种手段其实都能加入进来。有时候,催眠甚至可以把多媒体技术用上,丰富的形象、画面一起活动起来,效果常常更理想。
  薛伟指出,其实哪种催眠手段更有效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对文字更敏感,一些人也许嗅觉更灵敏,在正式的催眠前,双方常常要经过详细的沟通,了解被施者的心理、喜好等。

  催眠可治失眠等病
  在催眠学界,有个普遍的共识:催眠作为治疗手段之一,在短期内可能非常有效,但如果做心理治疗,要实现人格成长,则不是最好的方法。
  比方说,孩子咬手指甲,用催眠手段告诉她这是不对的,帮她改掉这一毛病,也许她一生都不会再犯;对一些顽劣的孩子催眠帮助他学习,他的成绩可能会好到让人惊讶。另外,催眠还可帮助解决一些生理疾病,例如治哮喘或镇痛,这样的病人,孙时进曾成功地做过许多起。
  在临床心理治疗中,催眠还可治疗如焦虑症、轻中度抑郁症、行为偏差、失眠症等疾病,比较直接有效,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一个前提是,病人的认知必须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才能用催眠暗示。一些因为文化或社会伦理而导致的心理障碍,常常让催眠师头痛不已。
  而且催眠有些禁忌症,如对严重心脏病、严重肺病等危险性疾病患者不建议做催眠,一旦出现意外,会因很难追究责任而产生纠纷。
  各大心理学流派,从弗洛伊德开始,对催眠很感兴趣,或者说,心理分析就是从催眠开始的,但是无一例外的是,大师最后都对此持怀疑、失望的态度。现在,业内普遍认为,催眠只能作为一个技巧性很强的技术,如果涉及到治疗,一定要掌握心理分析、治疗的基本知识,换句话说,只能把它作为手段之一,而非心理治疗的“万金油”。

  心无戒备易被催眠
  虽然催眠用了许多年,但对它的研究还未成为系统的科学,许多问题至今还是个谜团,例如:哪些人更容易被催眠?催眠的机理是什么?催眠后的感觉有什么规律?
  孙时进研究发现,约有10%的人能进入很深的催眠状态,有10%左右的人很难进入催眠状态。总体来说,孩子更易被催眠。但问题是,许多人产生了催眠的效果,但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催眠,相反,他常坚信自己是清醒的,他所看到的一切幻想都是真实的。
  孙时进描述他自己被催眠的体验是,开始很难被催眠,因为在别人暗示的时候,他会忍不住想,这个手法不规范,那个细节好象不对。后来他领悟了,一直批判、审视,头脑就难免保持清醒和独立。把自己当作一张白纸,完全交给对方,任他作为,这样就可以渐渐进入催眠状态。
  薛伟认为,催眠成功与否,取决两个因素,一是被施者敏感性的强与弱,再则就是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被施者必须持完全配合的态度,如果心存防备,就很容易失败,除非催眠师技巧特别高超。

  催眠术有神奇作用
  因为有个“眠”字,很多人以为,催眠就是让自己睡觉。事实上,在实际催眠中,进入睡眠状态的极少,这只是催眠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很多人被催眠后,他甚至可以和你睁着眼说话,但你能让他产生幻觉。
  孙时进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一位博士催眠,告诉他没有“3”这个概念,结果在催眠状态下,问他“1+2等于多少”,他一片茫然。有时,被施者可能头脑很清楚,但他会丧失部分意识,例如痛感,问题是,催眠师在施法前,常常自己也无法预见对方到底会丧失哪部分感觉。
  甚至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对你进行深度催眠,让你明天下午3点一定要来他家。清醒后,你会忘记此事,但明天下午3点,你会准时来敲他家门,当然你有着各种各样看似合理的借口。事实是,他的催眠指令已进入了你的下意识,让你觉得只有这样做了才会心理舒坦。只是作为当事人,你一定不愿承认自己是被催眠的结果。
  更有趣的是,在催眠师仅对心理进行暗示的情况下,被施者的生理也会出现一些相应的改变。催眠一个人,给他喝杯白水,告诉他这是甜的,结果在他醒后,测他体内血糖,发现真升高了。而他也许会坚信自己喝的就是糖水。

  催眠=对人的控制?
  催眠是一种被控制、类似梦游的状态。真正要达到控制状态,要借助药物催眠。但这在业界,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行为。
  一般来说,催眠分两种,父式催眠和母式催眠。前者用命令的方式,催眠师本人常常是严厉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这种方法争议最大,因为他会涉及对另一个人的控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的效果却是最有效的,因为人性中的软弱,使人往往倾向于寻找救世主,而父式催眠师无疑正扮演着这一角色。
  母式催眠相对民主、温和许多,在催眠时,以一种劝慰方式让对方慢慢接受。让被施者认识到人自身的力量,对人格的成长是有益的。然而,也正因为它的温和,效果常比前者差一些。
  孰是孰非单从技术角度,还很难有定论。但鉴于催眠能改变人的观念,产生重大影响,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催眠不能有控制人的嫌疑,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要保持中立,不能灌输是非对错观念,应该让他自己选择,认清事实。  

行业规范亟待加强
  像陶明毅这种催眠师,已在临床中操作十多年,但目前本地尚未有详细的资格认定,他戏称自己“号称是催眠师”。除了一些从海外学成回国的专业博士外,许多人是由本土催眠师培训班教授出来的。业内人士透露,本地的催眠师屈指可数。既然不成气候,专门的规范也就没有。目前,只能把催眠作为心理治疗手段之一,用心理治疗行业的规则来规范它,具体如何操作很难界定。
  据了解,国外常常通过一些催眠行业协会,来规范催眠师的操作过程。为了确保安全,催眠师甚至不能和被施者共处一室,只能通过话筒来遥控。

作者:记者陈烨 李征健康周刊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03-08/25/content_1052585.ht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