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472阅读
  • 0回复

疑病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又称疑病性神经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es)。本病患者有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患者的注意对象或思想内容经常过分地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患者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忧,惟恐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坚信自己已患严重疾病。其为此十分烦恼,且常伴焦虑或抑郁。患者对身体健康估计之坏或疑虑之甚,跟他们的实际健康情况和文化常模很不相称。患者诉述诸多躯体症状,虽经反复就医以及反复医学检查均未发现相应疾病的证据,然而专业的医学解释不能打消病人的疑虑。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

 
    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并无严重疾病,其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不同的疑病症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尽一致。有的疑病性不适感十分明显,可伴有焦虑或抑郁(感觉性疑病症);有的疑病观念较突出,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观念性疑病症);有的患者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为单一的疑病症状,表达具体而明确(单症状疑病症),但从未达到荒谬的妄想程度。患者大多知道自己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迫切希望通过反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其求治往往主动而积极。
 
    疑病症起病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密切关系。
 
1.  个人的疑病倾向:
 
(1)患者对健康和生命抱有忧虑和恐惧心理。其通常自认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自幼体弱多病,但却虚而不受补,患者的这种信念根深蒂固。
 
(2)过分注意来自内脏和肢体的各种感觉。其常产生异常感觉体验,十分关心脸色、舌苔、脉搏、体重以及大小便等。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3)听见或看见别人患病时容易感到自己也有类似症状。当其患病时往往过分担心害怕,症状往往比其他同病者更为严重而持久。治疗上依从性差,服药不是副作用大,就是容易产生耐药性,因而治疗困难,疗效不佳。这一部分病人,常在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疑病。
 
2.医源性因素导致疑病症状产生。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医生作出诊断不确切,反复令病人作检查,则造成病人产生怀疑患有某种疾病的信念。
 
3.素质因素是重要的发病基础,已发现本病在同一家庭成员中有类似发作。患者常具有显著的依赖性,对父母的依赖又很容易转移至医生。易激惹、易紧张和易烦恼等气质特点也常见。有相当一部分疑病者的父母之一有人格障碍或神经症。父母对子女的健康过分担心焦急容易在子女身上种下疑病的种子。一部分人确有体质上的弱点,如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容易伤风感冒等。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强迫人格,女性则与癔症人格有关。
 
[临床表现]
 
  1.疑病的心理障碍有三种表现:对健康的过虑(疑病感觉);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对某部位的感觉过敏感;进而产生疑病症状。患者的描述较含糊不清,部位不恒定。但另一种患者对疾病症状描述形象逼真,生动具体,要求各种检查,要医生同情,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与保证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仍认为检查可能有误,于是,患者担心忧虑,惶惶不安,焦虑,苦恼。
 
  2.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症状,常见部位为头部、下腰部或右胳窝。这种疼痛描述不清,有时甚至诉全身疼痛,但查无实据,患者常四处求医,辗转于内外各科,毫无结果。常伴有失眠、焦虑和抑郁症状。
 
 3.躯体症状表现多样而广泛,涉及身体各部位,如口内有一种特殊味道,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腹痛、心悸、左侧胸痛、呼吸困难,担心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诉体臭或出汗等。  
 
[病程与预后]
 
    急性起病者预后颇佳,如抑郁症和焦虑症伴有疑病症状,或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发病,则预后好。一般病程在2年以上者,多演变为慢性迁延。满怀信心,努力求治者,预后好;信心不足,则预后不佳。具有疑病性格者易为慢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疑病症状为主要表现,要求至少有一项下述症状:
 
    (1)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情况很不相称。
 
    (2)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作出疑病性解释。
 
    (3)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根据,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反复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不能打消顾虑。
 
    4.排除强迫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等诊断。
 
[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1.暗示疗法:因疑病患者暗示性很高,采用暗示疗法进行治疗,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认知心理治疗:调整对所患疾病的认知。
 
3.药物治疗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可酌情应用药物治疗。
 
 
心理服务(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
联系方式:QQ:394318118               电话:1890500996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