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72阅读
  • 0回复

“海归”承受四重心理压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核心提示:《2012海归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海归”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问题让“海归”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如今,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将子女送出国门去留学。调查显示,中国留学生已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超过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成为“海归”。然而,与出国时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元的留学费用相比,他们回国后的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近期,《2012海归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海归”第一份工作年薪起薪不足4万元,67.2%起薪不足6万元。巨大的薪金落差和其他问题让“海归”的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镀金”归来难就业。尽管期望月薪从5000元降到了2000元,公司性质从国企降格到民企,李小姐在回国5个月后还是没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当顶着日本某大学环境科学硕士的光环归国时,她没想到一切竟如此艰难。日本的环境科学更关注企业社会环境,但这一领域在国内几乎是空白,没有什么岗位能发挥她的专长。想到父母花了好几十万供自己留学,却至今无以为报,李小姐无比失落。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Summer则用了近2年的时间再次适应国内熟悉又陌生的环境。“刚回国时,我常听到单位的女同事在背后议论人。”她无奈地说,大量的无薪加班占用了我的休息时间,单位的做事风格也更重表面,这都让我难以接受。当然,我还是要从自身找问题,去适应环境。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居全球首位,其中九成靠自费。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工薪族将子女送到国外。此外,留学“低龄化”日益显著,出国读本科甚至是高中的人数大幅增加。在北京市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林永和主任看来,如今的“海归”与以前大为不同。过去,出国的人大多很优秀。现在的留学生则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学有所成、带着抱负回国型;二是“被留学”型,多为“官二代”或“富二代”,他们在国外所学无几;三是认为“国外的月亮圆”型,出国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新文化、新理念。

  四重压力绕心头。如今“海归”面临的心理压力,大多与出国动机有关。一般来说,第一类“海归”不会有太多的困扰,第二类、第三类则要经历一次心灵的历练,尤其在4个方面承受着压力。

  1.就业竞争加剧。“海归”群体不得不面临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用人单位雇用“海归”愈加谨慎的尴尬。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杨东副教授表示,有些人在留学期间并未学到真本事,归国后又不适应国内的规则,这都导致“海归”就业难。此前高昂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又让他们对工作要求较高,内心难免感到失落。

  2.人际关系“水土不服”。在英国留学4年的Michael对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头疼。刚进公司时,自己就像个“异类”,似乎与同事沟通都得从头学起。杨东表示,中国式人际交往的特点是重感性,讲人情;国外则重理性,讲自由。海归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难免会有价值观与文化上的冲击。

  3.外界眼光压力大。“海归”吸引着更多的目光。领导认为他们有独特的经历,就应有优秀的表现;同事认为他们理应有更强的能力;街坊邻居觉得“留洋归来”必然要有更好的发展……这些来自外界的眼光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增加心理上的压力。

  4.婚恋问题难解决。有调查显示,近六成“海归”依然单身。不少人在心理上更倾向于寻找有共同经历的伴侣,但“海归”毕竟是相对少数的。苛刻的条件很可能让他们一无所获。

  给心态归归零。“要客观、全面、辩证、发展地看问题,而不是主观、片面、极端和灾难地看事物,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合理情绪理论。”林永和解释,人的思维决定行为,只有积极地看事情,才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其实,不管就业也好,婚姻也罢,问题都源于期望过高、经验缺乏和能力恐慌。那么,“海归”怎么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生活呢?

  1.理性接受现实。林永和建议,“海归”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好高骛远。未来若想更好地发展,还需不断地重新学习。要知道,只有与环境彼此接纳之后,才能发挥自身所长,获得更多的认可。

  2.摘掉“镀金”光环。杨东表示,“海归”不妨先摘掉海外“镀金”归来的光环,用“归零”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和环境。放弃心中的优越感,打消不切实际的欲望,转而脚踏实地、认真用心地做好每件事。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多观察国人的相处之道与人际技巧,多与同事、朋友交流,尽快融入集体。

  3.找准心理定位。在心理上,“海归”要准确给自己定位,到最能发挥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并不断提升自我。客观讲,“海归”群体拥有视野国际化、外语能力强等优势,只要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时间会证明他们的能力。在寻找人生伴侣时,也不妨将眼界放宽一点,或许会有很好的收获。



陈震平主任心理服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讲座)

联系方式:QQ:394318118      微信:czp18905009965        电话:1890500996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