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时总有一个非凡时刻,也就是最后写“致谢”的时候。在长达数月的写作过程中,它如同一个长远目标,远非我愿,也不常想及。当此刻来临,所有要说的都已说尽:观点都悉数论证,数据全一一援引,参考文献也周详列举。抽象的概念,和具象的往事,也渐渐黯淡。它们皆让位于当下最为鲜活的部分:我和他人的联系。献给所有影响过我的历史、丰富了我的人生的人们。
近10年,美国大学里信奉“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们掀起新潮流:他们开发的新途径,能让每个人创造更多快乐,而非仅仅减少痛苦。他们最为推崇的方法之一是记录,一周几次、每次几分钟,在私人日记里写下让我们快乐的事。通常是简单的事情:一顿可口的饭,在阳光下骑单车旅行,超市收银员脸上不期而遇的微笑。定期记录下这些积极体验,使我们专注于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所以能显著改善我们的性情和对自己生活的满足感。
而这一潮流的领军人物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教授,认为有一项练习比感恩日记更有效:给一个人写一封信,感谢他对你生活的赠予。要写好这封信需要勇气。需要不仅用语言,更要用满腔热情和真诚说谢谢。还需要讲故事,唤起对方的回忆——当我们最需要时,是他帮助我们,并且他所做的事如何感动我们。比如说:“我曾经无比沮丧。为这次考试,我非常努力,但依然失败了。你邀请我去你的乡村小屋过周末。你耐心地听我诉说,告诉我你在我这个年纪时的失败经历。你唤回我的勇气和力量,使我又充满自信。如果没有你,我可能不会重新努力。很久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那个周末对我无比重要。而且,谢谢你。”塞利格曼教授提倡更进一步:他鼓励你亲自展开这封感谢信,大声读给收信人听。你读信时一定会热泪盈眶。可这是联系彼此的泪水,滋养我们生命的泪水。
我在匹兹堡大学和一位美籍印裔医生共事过,他常爱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后来在网上也见过: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