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131阅读
  • 1回复

让孩子自杀的教育方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8

 

一位心理专家告诉记者,某地一高中毕业生因为父母私下改了他的高考志愿而跳楼自杀了。这位心理专家分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悲剧,正是因为父母的任性培养了孩子的任性。在孩子还只有3岁时,他的母亲一定要他在蹦蹦床上玩,在她看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当她看到儿子按照自己的意愿终于变得“勇敢”,并因此奖励他玩具汽车时,儿子却把玩具汽车摔在了她的身上。
 
孩子幼小时的举动是一个信号,是孩子仇恨的反映。如果那时母亲能敏感地认识到儿子的怨恨,如果她在日后能多和孩子沟通,多关注孩子的感受,遇事多听听孩子的见解,或者在某些时候不妨向孩子妥协,后来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然而,当孩子长大后,她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约束孩子的行为。儿子明明已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未来的道路,但母亲却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去改变它。
 
父母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过分宠爱:给予孩子各种礼物、特权和服务,但从不考虑孩子的实际需求。孩子消极被动,无聊冷漠,丧失自动性和创新尝试;期望毫不费力地获得一切,把成人视为快乐和舒适的供给者。
 
过于顺从:一味顺从孩子的要求、脾气和一时冲动,对待孩子像对待老板,自己像个仆人和奴隶,不敢对孩子说“不”。这样,孩子会坚持自己的要求被满足,爱发脾气,专横跋扈,像个皇帝,忽视他人的权利,缺乏界限感,孩子较为冲动,富有进攻性,并且要求较高。
 
完美主义者:只认可孩子的成绩,设立高标准,对孩子的成就永远感到不满意;孩子永远是个行者,总想走得更快,永无休止。父母设定的终点线总是在运动,孩子不断地想做得更好,做过分的追求和努力,专注于获取成就,但从来达不到要求,孩子没有价值感,有可能会放弃,或产生身体疾病如溃疡。
 
忽视:父母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或是很穷,或很富,酗酒,离婚,或生病,对孩子的忽视通常都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还在外面游荡,哆哆嗦嗦地将鼻子贴在别人家温暖的玻璃上,孩子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孩子缺乏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来没有被人关爱的感觉,死去或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往往会被理想化为一个神圣的形象。
 
过于强迫:不断地指导和监督孩子,无穷无尽地指示和不断地提醒,过于严格,倾向于训练而不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像条驯服的狗,或固执的驴子,父母和孩子会进入到一个强迫和抗拒的循环。这样,孩子要么顺从别人的指示,最后形成温顺窝囊的性格,要么主动反对,公然挑战,与父母言语对抗,要么消极抵抗,磨蹭,做白日梦,健忘,阳奉阴违。
 
惩罚:经常同过于强迫和完美主义的养育风格密切相关。父母把体罚视为必要的纪律和训练,把自己的个人敌意和进攻性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有犯罪感,认为自己是坏人,怨恨父母,为了逃避惩罚而可能说谎,常恐惧自己会报复父母,感到无助和受到不公对待,并为报复的念头所煎熬。
 
对健康过于关注:家庭笼罩着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气氛。孩子会因为很小的问题而被要求呆在家里和不上学,还可因此不做家务和作业。孩子期望从父母那儿获得同情和溺爱,总是担心健康,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和器官功能上,夸大自己的病状,借以逃避正常的任务。
 
要求孩子承担过多的家庭责任:由于经济的原因,个人问题,或父母其中一个病故或生病,父母会要求孩子做过多的家务,要求他们照顾弟妹。孩子承担过多责任,只知道责任和劳作,忽视了其他的方面。孩子会心怀怨恨地承担责任,会错过正常的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离线吃猫的鱼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12-20
嗯,我开始对号入座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