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在线心理医生陈震平按:《我在书中寻 不见“黄金屋”》心理解答发表于《家庭医生报》总第1725期(2019年第11期,3月18日出版),现全文转发如下:
读者来信: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是今年春节过后,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笑话。 我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摆脱贫困,他们希望我能好好读书,长大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我自小就肩负起了这样的使命,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那时候,村里人经常拿我为榜样教育他们的孩子。大学毕业,我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并公费去美国留学一年,后回国留校任教。 也因为读书的缘故,我至今还没结婚,而在农村,30
多岁没结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其实,我也谈了一个朋友,女方的家要求在市里买房和20
万彩礼。我工作不久,没有多少积蓄,家里为了能让我结婚,东拼西凑才首付了一套小房子。但彩礼又是一个大问题,父母只得厚着脸皮向亲戚借。可能亲戚觉得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都表示愿意借,但前提是借条写我的名字。而父母怕我刚结婚就欠一身债,影响夫妻关系,坚决要求写他们自己的名字,结婚的事就这样一直僵着。 过年的时候,亲戚们围在一起吃饭,七嘴八舌地说谁今年赚了多少钱;谁换了辆豪车回来了;谁家又生了大胖小子;谁在城里又买了房。每一个话题都向利箭一样射向我的痛处。感觉在他们看来,我书读得最多,却活得最落魄。我有一个儿时的玩伴,初中毕业就跟着亲戚做生意,现在自己开厂做老板,他在和我闲聊时,说:“我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也不高,能读书就读,读不了就跟着我去做生意。” 这个春节还没过完,我带着极度压抑的心情早早离开了家乡。我时刻在想,如果当初不一门心思读书,而跟着亲戚去做生意,或许早已结婚生子,有房有车,感觉书读得越多,反倒越来越没本事了。
编后语:不少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衣锦还乡。然而,回家却发现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同伴,似乎个个都比自己“混”得好。难道真如某些人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吗?
读者讨论:
看了你的遭遇,送给你三句话:第一句话,为你的拼搏奋斗拿下博士学位表示诚挚祝贺,能获得如此高学位足以证明你的能力;第二句话,摒弃陈旧观念,以物质衡量一个人太肤浅,高精尖人才走到哪里都吃香;第三句话,站好三尺讲台,把自己的愿望和国家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辽宁 刘海涛)
我是一名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警察,所在大队管理的100名戒毒人员,最高学历是高中,只有3名;文盲半文盲(三年级以下的学历)41名。这些吸毒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认识不到毒品的危害性,所有才走上了吸毒的道路。我们在戒治他们毒瘾时,最主要的方法是让他们读书学习,提高对毒品的危害性的认识。所以,别认为读书多就没用,至少我举的例子就说明了问题。(河南 郑来福)
我就是初中毕业后开始做生意的,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可越到后面,发觉读书少还真不行,和别人交流总是缺乏自信。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书读少了,很难补上。所以,我现在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要过早踏入社会。(福建 汪先生)
专家者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激励读书人的名言能够流传千年,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这也是出身农村的你我年少时皆认可的道理。如今,很多学子发觉这是一个笑话,可能是因为它很难短期获得比较大的经济回报。诚然,当初不一门心思读书,或许现在确实在物质方面会比较丰富一些。然而,人的一生仅仅追求物质而活,就快乐了吗?我的心理咨询中心倒是常常有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后悔早年因为过度追求物质,落下了种种遗憾,有的健康没了,有的孩子不听话,有的情感乱了……
知识与物质的获取,二者之间不但没有矛盾,而且还相辅相成。真正的成功人士,一定是二者兼有。你在学校学的是书本知识,做生意的人读的是社会这本书,你在智商方面得到发展,他在情商方面得到发展,每个人发展的方向不同而已。至于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在于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我们白天看到的每个人的表现,只是一种表象,做生意的人未必就比你睡得香。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高度发展,要想让自己的内心快乐恒久,不可或缺的是逆商(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你现在之所以这样郁闷,在于遇到婚姻的压力时不知所措,进而否定自己。
面对压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建议可以采取如下方案:
确认爱情的有效性 20万元虽然对于有钱人来说不是大数目,但对于农家子弟却是一笔大负担。在已经艰难地首付了一套房子后,彩礼的事能否与女方商量一下?如果双方仅仅只是因为彩礼而不肯商量,结不了婚,就必须要确定一下这样的感情能走多远?
向亲友借款的方式 父母亲不愿意让你写借条,有他们的考虑。你也可以自己写,男人做事需要魄力,虽然父母会有点难受,但是看到你因此把婚结了,过几年也把钱还了,一定会因为你有担当而开心。
“黄金屋”的寻找 除了工资收入,是否有考虑用你的知识优势,开辟第二职业?不能让你的满腹经纶很遗憾地烂在肚子里。硕博连读、公派出国,这是各地纷纷想要引进的人才,一些单位甚至开出解决住房和伴侣工作的优厚条件。如果现有的单位无法满足你的经济需要,是否可以考虑换个名利双收又不妨碍你做学术的单位?
(福建 心理治疗师 陈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