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心理医生陈震平按:
目前很多医院的心理科都是精神科医生兼任或转任,不知不觉之中,总以精神科的观点去看心理障碍,往往动不动就给患者开药吃,每周费用二、三百,而极少进行心理疏导。也难怪,现在医院的心理科病人多,每天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给予1小时的心理辅导,看也看不完……本人认为,真正的心理障碍是无需用药的,原因有三:1、心理障碍均为心灵暂时无法面对压力引起,属于心灵调节功能障碍,心病还是靠心理辅导来调节;2、吃药可能会让症状很快得到控制,但停药后呢,是不是又得用心灵去调节药物引起的依赖?!3、患者把心理障碍当作一种生理疾病来看,总觉得医生看病不给药不合常理,这也从反面误导了医生,所以,看心理障碍,医生开药患者吃药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黄盖。本篇治疗手记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案例。 本人业余时间喜欢下围棋,经常在弈城围棋网下下棋,在论坛发发贴,不亦乐乎……期间认识了一位围棋报社的记者,得知我是心理医生后,便跟我讲了他侄子的事:侄子姓毛,性格内向,自从转学回老家后,小毛便出现了学习、生活困难,曾就诊XX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心理疾病,医生给予药物治疗,目前小毛吃药已经2年了,并因为心理障碍已经休学1年,今年9月份重读高一,但状态仍然不理想,全家人忧心忡忡。记者问我什么时候有空,帮忙给他侄子看看。刚好国庆有空,我便约小毛及他的父亲通过网络进行语音沟通。国庆期间,小毛跟他的父亲从老家来到了当记者的叔叔家里,通过叔叔的示范,学会了语音聊天,也开始了心理治疗。 “在家,我妈经常吼我,我觉得很难受。”“在学校,没有人愿意跟我聊,放学后,没有朋友,我也很难受。”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小毛的这2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小毛的症结也在于此,在家没有发言权,在学校没有可交流的同学,在生活中没有朋友是小毛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其实他的心理问题只是人格没有随年龄成长、人际交往障碍。这需要用药吗?吃药能改变什么呢?我扪心自问。但对方是找鼎鼎大名的XX市精神卫生中心看的病呀,我还是小心一点吧。
在辅导小毛如何让自己心理尽快成长,如何加强人际沟通的方法后,我花了半个小时跟他的父亲进行了沟通,确认小孩的病情(XX市精神卫生中心只是诊断“心理障碍”)后,我果断地告诉小毛父亲:没有必要再吃药了。只要你回去跟你爱人如此如此改善你们的行为,再跟小孩如此如此地沟通……
半个月后,在QQ上问小毛的叔叔,小毛情况如何?叔叔高兴地说:“上次跟你聊过后,好了很多,现在小毛基本不用吃药了。全家都很高兴,谢谢你!”我又约了一次会谈,让小毛跟他的父亲在老家的网吧跟我语音对聊。
QQ的那一头,小毛的语速还是那么慢,但明显没有了先前的焦虑,显得相当平静。小毛告诉我,现在家里没有什么压力了,父母亲的改变让他在家非常轻松,也愿意跟父母亲做一些沟通。我再次给予一些人际交往技巧的辅导,以及解决当前重点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也跟小毛的父亲聊了半个小时,父亲告诉我,上次刚谈完,他就把小毛的药慢慢减量,到现在已经完全不吃药了。全家人都很有信心找回以前的快乐!在QQ的这一头,我也觉得暖暖的,我再次如此这般的进行了相关的指导,父亲高兴地跟我道了别。
如今已经二个多月过去了,前几天通过小毛叔叔,得知小毛的生活已基本恢复了常态,我也为他们一家感到高兴。
高兴之余,也有隐隐的担忧,不光是XX市精神卫生中心,就算是福州市部分医院的心理科,不也是开开药而不做心理辅导,就把病人打发走了吗?本人爱人所在单位今年4月份发生一例因焦虑症导致惊恐发作的患者,送到福州市某三甲医院心理科,也是开开药就让他走。后来找我做心理辅导,每周一次,两个月后恢复正常。病人告诉我说:吃药根本解决不了他的烦恼啊!
多听听患者的心声吧,不要照搬书本上的框框条条,不要动不动就让心理障碍者吃药!做为一名心理医生,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技巧,探索心灵的症结,再针对病因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的人格得到成长,这才是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在此与中国所有的心理医生共勉! (本文写于2007-12-05)